中國向非洲國家輸出冰蓄冷技術以應對電力短缺難題。該技術利用非洲多地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夜間電網負荷低谷時段制冰儲冷,白天釋冷供冷,既緩解電網壓力,又減少柴油發電機使用。例如在肯尼亞內羅畢實施的冰蓄冷區域供冷項目,配套當地風電場資源,夜間利用風電驅動制冷機組制冰,將冷量儲存于大型蓄冷槽中;白天向 5 萬平方米的商業區集中供冷,替代傳統分散式空調。項目運行后,商業區日均減少柴油消耗 1.2 噸,電網峰荷時段供電壓力降低 15%,同時供冷成本較傳統方案下降 20%。這類項目通過技術適配與可再生能源結合,既解決非洲地區電力供應不穩定的問題,也為當地建筑節能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推動綠色低碳合作落地。廣州新電視塔通過冰蓄冷技術,年節省電費超800萬元。江蘇選擇冰蓄冷是什么
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蓄冷技術標準互認協議》,推動區域內 JIS、ASHRAE、GB 等標準的等效采用,為跨國工程降低技術壁壘與成本。該協議通過統一蓄冷系統設計、安裝及驗收的關鍵指標,如蓄冷槽壓力測試標準、系統能效計算方法等,避免企業因標準差異重復認證。例如某中企在越南建設的商業中心冰蓄冷項目,直接采用中國 GB 50155《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中關于冰蓄冷系統的設計要求,在當地驗收時,因制冷機組能效、蓄冷槽安全指標與東盟等效標準一致,順利通過審核,較傳統按當地標準重新設計節省 30% 的認證時間與 25% 的工程成本。這種標準互認機制不僅加速了中國冰蓄冷技術與裝備的出海進程,也為東盟國家提升建筑節能水平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推動區域綠色建筑產業協同發展。安徽新型冰蓄冷價格廣東楚嶸冰蓄冷項目覆蓋華南地區,累計儲能容量超百萬千瓦時。
部分用戶對峰谷電價政策調整存在擔憂,擔心影響項目收益。為化解這一顧慮,行業探索出多元化應對方案: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第三方服務商承擔電價波動風險,與用戶按約定比例分享節能收益;借助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簽訂中長期購電協議鎖定低谷電價,保障穩定的用電成本。此外,可逆式蓄冷系統技術逐漸成熟,該系統可靈活切換制冰與供冷模式,在電價政策調整時,既能利用低谷電制冰儲冷,也可在電價差縮小時直接供冷,減少對蓄冷模式的依賴。這些策略通過機制創新與技術升級,增強了冰蓄冷系統對電價波動的適應能力,讓用戶在政策變化中仍能保障項目收益,推動技術在更寬闊場景中的應用。
冰蓄冷技術借助電力負荷低谷時段(如夜間)驅動制冷設備制冰,把冷量儲存在蓄冰裝置內;到了電力高峰時段(白天),再將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供空調系統使用。這種 “移峰填谷” 的運行機制,能夠有效平衡電網負荷,緩解電網峰谷供需矛盾。相關統計顯示,在建筑總能耗里,空調能耗占比達到 60% - 70%,而在大中城市中,空調用電量更是超過總供電量的 30%。從熱力學角度來看,該技術的基礎是水的相變潛熱特性(334 kJ/kg),其單位體積的蓄冷密度比顯熱儲冷高出許多,這使得儲能設備的體積得以大幅減小。廣東楚嶸冰蓄冷技術結合熱回收,融冰余熱用于生活熱水供應。
美國 ASHRAE 90.1-2019 節能標準對新建建筑空調系統應用蓄能技術提出明確要求,尤其針對冰蓄冷系統的管道保溫、自動控制和水質管理作出具體規定。標準要求載冷劑管道采用厚度≥25mm 的橡塑保溫材料,通過良好的隔熱性能減少冷量傳輸損耗。自動控制方面,系統需根據負荷變化、電價信號等實時數據優化制冰 / 融冰策略,實現電力移峰填谷。水質管理上,需配備過濾、殺菌等處理裝置,防止管道腐蝕和設備結垢,保障系統長期穩定運行。這些技術要求為冰蓄冷系統的設計、安裝和運維提供了科學規范,助力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廣東楚嶸冰蓄冷系統支持遠程監控,企業可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浙江什么是冰蓄冷研發
冰蓄冷技術利用夜間低價電制冰,白天融冰供冷,降低空調成本。江蘇選擇冰蓄冷是什么
在高溫高濕地區部署冰蓄冷系統時,需針對性解決冷凝壓力升高、融冰速度加快等運行挑戰。高溫環境下,制冷機組冷凝器散熱效率下降,導致冷凝壓力驟升,可能觸發設備保護停機;同時,外界高溫會加速蓄冷槽融冰速率,影響日間供冷穩定性。應對這類問題可采取雙重技術方案:一方面增大冷機容量,通過預留設備冗余提升系統抗負荷沖擊能力,如某中東項目在設計階段增加 30% 冷機裝機量,配合高效蒸發式冷凝器,在 50℃環境溫度下仍保持穩定運行;另一方面優化融冰控制策略,采用分段融冰技術,根據日間負荷預測將蓄冷槽分為多個區域,按時段依次融冰,避免冷量集中釋放導致的供需失衡。實測數據顯示,結合冷機冗余與分段融冰的項目,在極端高溫天氣下供冷可靠性提升 40%,融冰效率波動控制在 ±5% 以內,為熱帶地區建筑節能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式。江蘇選擇冰蓄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