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減少水污染。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矛盾,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中國是世界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節約用水迫在眉睫。據統計,就按某市共1700萬常住人口,有600多萬戶家庭來講,如果每家每月節約1度電,一年全市就可節電6000萬度,相當于一座小型發電廠的發電量;如果每家每月節約1噸水,一年全市就可節水6000萬噸,相當于一座80萬人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總量。時時刻刻注重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著手:推廣使用節水型水閥和衛生潔具;用水完畢隨手關閉水源,別讓水空流;隨時檢查維修水龍頭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節約用水,用洗菜、淘米水沖廁所、澆花;洗衣服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污染;如果將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潔劑,盡量用香皂,別讓水源污染,時時告誡我們自己??破盏卣饡r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河北科普展品設計公司
低碳環保小知識1、少用紙巾,保護森林,低碳生活;2、隨手關燈,節約用電;3、走樓梯,還能鍛煉身體;4、盡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環利用的布袋;5、能不開車就不開車出行,坐公交,多步行還能鍛煉身體;6、節約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沖馬桶澆花,認為把水龍頭開到較大才能把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那只是心理作用;7、實驗證明,中火燒水較省氣;8、廢舊電池一定要送到電池回收處;9、隨身常備筷子或勺子,已經是環保人士的一種標簽;10、冰箱內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11、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社區科普館設計方案肥料科普,按養分分:單質肥料、復混(合)肥料(多養分肥料)。
黑色地膜:夏季高溫時,主要用于降溫和除草,還有蔬菜的軟化栽培。黑色地膜幾乎不透光,雜草不能發芽和進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明顯。在陽光照射下。黑色底膜本身增溫快,溫度高,傳給土壤熱量少,故用于降溫。乳白色地膜:控制雜草為主,較好的解決透明地膜覆蓋草害嚴重的問題。銀灰色地膜:秋季用于驅蚜蟲,防病毒,保墑,除草,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實著色。反光中帶有紅外線,對蚜蟲有驅避作用,蚜蟲是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可起到防病毒作用。透光率低,可以控制雜草生長。
在學校這樣避震:①正在學校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蛴薪M織地迅速撤離教室,到安全的地方。②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重要的是平時學校要多組織演練,做到快速撤離,有備無患。在車間這樣避震:①車間工作的工人可以躲在車床、機床及堅固的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②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③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農業科普小知識,適時播種 播種時棚外氣溫達到5℃,置床溫度12℃開始播種。
在戶外這樣避震:①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②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物、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③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④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墻、女兒墻、高門臉、雨篷下、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等。(8)在野外這樣避震:①避開山邊的危險環境: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陡崖,以防山崩、地裂、滾石、滑坡、泥石流等。②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可能運動的方向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特別注意保護好頭部。迅速撤離到開闊,不會受崩塌、滑坡、滾石影響的地方避災。科普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青海校園文化設計公司
科普館虛擬單車還可以支持場景中的物體觸發和距離觸發,以及物體動畫和聲音切換。河北科普展品設計公司
龍卷風是云層中雷暴的產物。具體的說,龍卷風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區域內集中釋放的一種形式。龍卷風的形成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大氣的不穩定性產生強烈的上升氣流,由于急流中的較大過境氣流的影響,它被進一步加強。(2)由于與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變的風相互作用,上升氣流在對流層的中部開始旋轉,形成中尺度氣旋。(3)隨著中尺度氣旋向地面發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變細并增強。同時,一個小面積的增強輻合,即初生的龍卷在氣旋內部形成,產生氣旋的同樣過程,形成龍卷中心。(4)龍卷中心的旋轉與氣旋中的不同,它的強度足以使龍卷一直伸展到地面。當發展的渦旋到達地面高度時,地面氣壓急劇下降,地面風速急劇上升,形成龍卷風。河北科普展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