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系統的腐蝕與結垢往往并存,電化學方法可通過調控水質穩定性指數(LSI)實現雙重控制。陽極生成氧化性物質(如ClO?)抑制腐蝕菌,而陰極反應生成的OH?與HCO??結合生成CO?2?,優先與Ca2?形成可排垢層。采用Ti/Pt陽極與316L不銹鋼陰極組合時,碳鋼掛片的腐蝕速率從0.2 mm/年降至0.02 mm/年,同時結垢傾向指數(PSI)從8降至4。智能控制系統可根據在線pH、ORP和電導率數據動態調節電流(0.5-5 A),適用于水質波動大的工況。某化工廠應用后,設備壽命延長3倍,且年節水效益達200萬元。電化學處理使設備清洗頻率降低80%。河北電極設施
污染土壤淋洗液常含高濃度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如PAHs),電極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協同去除兩類污染物。以Pb-芘復合污染淋洗液為例,Ti/PbO?陽極降解芘的同時,陰極還原Pb2?為Pb?實現回收。關鍵參數為淋洗劑選擇(檸檬酸優于EDTA,避免絡合競爭)和pH控制(酸性條件利于重金屬還原)。技術瓶頸在于土壤淋洗液的高顆粒物含量易堵塞電極,需前置過濾或采用旋轉陰極設計。現場試驗顯示,處理成本比焚燒法降低50%以上,且無二次污染風險。江西吸收塔電極電化學技術使生物膜厚度從500μm降至50μm。
循環水中的鈣鎂離子易形成碳酸鈣和硫酸鈣垢,電化學除垢技術通過陰極反應(2H?O + 2e? → H?↑ + 2OH?)提高局部pH,促使成垢離子(Ca2?、Mg2?)以疏松形式析出并隨排污水排除。采用網狀不銹鋼陰極時,垢層主要成分為文石型CaCO?(非粘附性),可通過自動刮垢裝置。關鍵參數包括電流密度(10-30 mA/cm2)、水溫(<60℃)和停留時間(>30分鐘)。某電廠循環水系統應用后,換熱管結垢速率從3 mm/年降至0.5 mm/年,同時節水15%(減少排污量)。該技術的瓶頸在于高硬度水質(>500 mg/L CaCO?)時能耗上升,需配合水質軟化預處理。
電極氧化反應遵循電化學熱力學原理,可用能斯特方程描述電極電位與反應物濃度的關系。以鐵電極為例,其氧化反應Fe→Fe2?+2e?的標準電極電位為-0.44V(vs SHE)。當系統電位超過該值,熱力學上即可發生自發氧化。在實際水系統中,溶解氧的存在會顯著提高氧化電位,例如O?+2H?O+4e?→4OH?反應的標準電位達+0.40V,二者耦合構成腐蝕電池。溫度每升高10℃,氧化反應速率通常提高1.5-2倍,這對高溫循環水系統的電極選材提出更高要求。電化學-超濾耦合工藝使回用率達90%。
PFAS(如PFOA、PFOS)因C-F鍵能高(~116 kcal/mol),常規方法幾乎無法降解。電氧化技術通過陽極生成的·OH和空穴(h?)攻擊PFAS的羧基或磺酸基,逐步脫氟并縮短碳鏈。BDD電極在10 mA/cm2下處理PFOA 4小時,脫氟率>95%,且無短鏈PFAS積累。優化方向包括:①提高電極對PFAS的吸附能力(如碳納米管修飾);②添加助催化劑(如Ce3?)促進C-F鍵斷裂;③開發電流密度(<2 mA/cm2)的長周期運行模式以降低能耗。該技術已被美國EPA列為PFAS處理推薦技術之一。
太陽能驅動電解系統藻類控制率95%。河北電極設施
電極的制備工藝對其電化學性能至關重要。以鈦基涂層電極為例,典型制備流程包括基體預處理(噴砂、酸蝕)、涂層溶液配制(如RuCl?和IrCl?的混合溶液)和熱分解氧化(多次涂覆-燒結循環)。溶膠-凝膠法可制備均勻的納米氧化物涂層,而電沉積法則適合精確控制貴金屬(如Pt)的負載量。關鍵挑戰在于涂層與基體的結合力不足導致的剝落問題,可通過引入中間層(如Ta?O?)或等離子噴涂技術改善。此外,新興的原子層沉積(ALD)技術能實現單原子級精度,用于制備超薄、高活性電極涂層。河北電極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