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和提高技術利用之間找到平衡,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02敏感個人信息識別的新篇章《識別指南》的**內容《識別指南》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敏感個人信息保護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指南不僅明確了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還給出了具體的識別規則以及常見敏感個人信息類別和示例,為各**識別敏感個人信息提供了科學、系統的指導。根據《識別指南》,敏感個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的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信息,以及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識別規則與常見示例《識別指南》詳細闡述了敏感個人信息的識別規則,強調既要考慮單項敏感個人信息識別,也要考慮多項一般個人信息匯聚或融合后的整體屬性。此前,國家標準GB/T35273《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在資料性附錄中對個人敏感信息判定給出了示例。GB/T35273已對敏感個人信息明確了定義,即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的個人信息。根據這一定義,指南對常見敏感個人信息進行了列舉。 各國、國際組織及企業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和指南,旨在規范AI發展和應用,確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公平性。江蘇個人信息安全分類
即便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依然無法*****個人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實際上,這不僅是**、企業等數據的采集者沒有做好安全防護,個人信息特別是敏感個人信息難以識別,也是導致泄露頻發的主要原因。?個人信息的定義因其高度依賴具體場景而變得模糊。個人信息的識別目標、識別主體、識別概率、識別風險的不同,使得個人信息的范圍難以確定。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在法律應對上存在困難,尤其是在技術與產品飛速發展的***,很難找到一個確定不變的界定。?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與識別準則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涉及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信息,一旦泄露或非法使用,可能導致個人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然而,現行法律法規對敏感個人信息的定義雖然基本,但在實踐中如何具體識別這些信息,以及如何根據不同場景和法律法規進行分類保護,仍然是一個挑戰。盡管有《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但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有效監督和避免技術濫用,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和隱私,仍然是一個難題。此外,對于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使用,雖然有其便利性,但也帶來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挑戰。 上海企業信息安全體系認證劃分風險等級,將風險劃分為重大、高、中、低、輕微五級,以便企業能夠根據風險等級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等遠程手段對車聯網系統進行攻擊,利用系統漏洞或安全缺陷實施惡意行為。此外,2024年初“寶馬數據泄漏”等安全事件的發生,也標志著敏感數據泄露是車聯網安全另一大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車聯網系統中存儲和傳輸的數據涉及用戶隱私、車輛位置、行駛軌跡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將對用戶個人安全和企業商業利益造成嚴重影響。更不要說車聯網系統涉及多個子系統和組件的協同工作,其復雜性增加了數據安全的防護難度。因此,隨著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事件的頻繁發生,汽車制造商正面臨巨大的壓力。如何有效保護用戶數據、預防信息泄露,已成為行業的關鍵挑戰。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首批強制性國標而《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的發布,能為汽車制造商在車聯網安全方面提供科學、系統的指導。本次發布的8項強制性**標準中,GB44495—2024《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GB44496—2024《汽車軟件升級通用技術要求》和GB44497—2024《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首批強制性國標,其**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創新成果與經驗總結,對提升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水平、保障產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安全|關注安言當下,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企業運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與傳輸日益便捷,但隨之而來的隱私泄露風險和事件也在不斷增加,個人信息保護體系的建設還需要更完善的指引。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挑戰,**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會秘書處于2024年9月14日正式發布了《網絡安全標準實踐指南——敏感個人信息識別指南》(以下簡稱《識別指南》),為企業識別與保護敏感個人信息提供了明確的指導。與此同時,ISO27701隱私信息管理標準(PIMS)作為**公認的隱私管理體系標準,也為企業構建***的隱私保護框架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結合我司在ISO27701PIMS體系建設咨詢服務及數據安全咨詢服務方面的經驗,淺析《識別指南》如何助力國內企業**ISO27701PIMS體系建設。01敏感個人信息識別痛點個人信息泄露在近年來愈演愈烈。據相關報告顯示,2023年,“公民個人信息”是全年數據泄露的主要類型之一,占比高達90%以上。其中,包含“手機號”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超過80%,“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這類數據字段組合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此外,還有灰黑產二次拼接“歷史個人數據信息”,并進行多次販賣。由此可以看出。 進行危害程度分析,評估風險一旦發生可能對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造成的影響程度。
三、風險識別與評估:風險管理的“神經中樞”011.風險識別的“雷達系統”數據安全風險評估通過掃描訓練數據合規性、模型漏洞、供應鏈風險等維度,為企業提供風險熱力圖。例如,某安全服務提供商推出的AI大模型風險評估工具通過多種類型的風險識別、數千個測試用例,能快速幫助企業發現代碼訓練中的機密數據殘留,避免潛在泄露。022.風險評估的“導航儀”定性方法(如因素分析、邏輯分析)與定量方法(如機器學習算法、風險因子分析)結合,可精細量化風險等級。阿里云提出的“基于圖的風險分析法”,通過分析用戶與數據之間的訪問關系圖,發現異常路徑,誤報率降低至。033.動態防御體系的構建清華大學黃民烈教授建議,通過算法自動檢測模型漏洞并生成對抗樣本,提升防御效率8倍以上。齊向東提出,AI大模型需建立“縱深防御體系”,包括數據訪問控制、加密存儲、漏洞監測等。四、風險管理,AI安全的“戰略前哨”在AI大模型驅動的“數實融合”時代,數據安全風險與產業安全的關聯更趨復雜。正如Gartner所言:“安全必須嵌入AI開發全流程,風險評估是守住技術紅線的***道防線”。企業需以動態免*系統應對攻擊升級,以風險管理工具**未知風險。 信息調研階段是深入了解企業數據安全現狀的關鍵環節。上海金融信息安全商家
依據標準要求,風險識別階段需重點聚焦四大領域,準確定位潛在的數據安全風險。江蘇個人信息安全分類
估計有超過750萬用戶的個人信息遭到泄露,涉及用戶的敏感個人身份信息(PII),例如姓名、地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用戶ID等。17、美國**署遭***攻擊,近千萬用戶數據泄露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近日發生大規模數據泄露事件,超過850萬用戶數據遭泄露。化名“USDoD”的***上周日宣布對該事件負責,并聲稱泄露了EPA的客戶和承包商的個人敏感信息。18、以色列社交軟件面臨數據泄露以色列流行的LGBTQ**應用程序Atraf遭遇了重大數據泄露,超過50萬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包括明文密碼和支付卡數據。19、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承認了7300萬用戶的數據泄露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在**初否認泄露的數據來源于自己之后,終于證實自己受到了數據泄露事件的影響,7300萬當前和以前的客戶受到了影響。20、電信巨頭AT&T承認超5000萬用戶數據泄露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正在向5100萬名新老客戶發出通知,警告他們的個人信息已在一個***論壇上被泄露。但是,該公司尚未透露***如何獲取了這些數據。21、歐洲銀行巨頭所有員工和多國**泄露桑坦德銀行(BancoSantanderSA)宣布,遭遇一起數據泄露事件,客戶受到影響。 江蘇個人信息安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