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過程中,“100%”點經常變動。可能原因:a.比色皿在比色皿架中放置的位置不一致,或其表面有液滴。解決方法:用擦鏡紙擦干凈比色皿表面,然后將其安放在比色槽的左邊,上面用定位夾定位。b.電路故障。解決方法:送修。數顯不穩。可能原因:a.預熱時間不夠。解決方法:延長預熱時間至30分鐘左右(部分儀器由于老化等原因,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時,也會工作不穩)。b.光電管內的干燥劑失效,使微電流放大器受潮。解決方法:烘烤電路,并更換或烘烤干燥劑。c.環境振動過大、光源附近空氣流速大、外界強光照射等。解決方法:改善工作環境。源發出的光被分成兩束,分別經過兩個單色器,得到兩束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光譜儀分光光度計操作
由于儀器的制造和調整誤差,單色光的實際波長與儀器的波長讀數值間都存在一定的誤差。但是,當吸收峰寬度較小,而且吸收峰兩側邊緣比較陡直,此時波長準確度的影響就必須引起注意。透射比(吸光度)準確度很顯然,透射比或吸光度的誤差越大,測試結果的可信性越差,從而影響到測試數據的準確性。雜散光雜散光是由于光學元件制造誤差以及光學和機械零件表面的漫反射形成的。雜散光是分析樣品的非吸收光,隨著樣品濃度的增加,雜散光的影響也隨之增大,將給分析結果帶來一定的誤差。在紫外的短波區域光源強度和檢測器的靈敏度均明顯減弱,雜散光的影響更不能忽視。光譜儀分光光度計操作分光光度計的精確度和靈敏度使其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分光光度法原理要求照射在樣品池上的單色光必須對應于樣品吸收光譜中的某一個吸收峰的波長。由于儀器的制造和調整誤差,單色光的實際波長與儀器的波長讀數值間都存在一定的誤差。樣品中絕大部分的主要吸收峰都有一定的寬度,對波長準確度要求允許寬些。但是,當吸收峰寬度較小,而且吸收峰兩側邊緣比較陡直,此時波長準確度的影響就必須引起注意。很顯然,透射比或吸光度的誤差越大,測試結果的可信性越差,從而影響到測試數據的準確性。
基態原子吸收光源的能量而變成激發態,激發態原子在去活化過程中將吸收的能量以熒光的形式釋放出來,此熒光信號的強弱與樣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成線性關系,因此通過測量熒光強度就可以確定樣品中被測元素的含量。原子熒光光度計具有原子吸收光譜和原子發射光譜兩種技術優勢,并克服現有分析技術的不足,是一種優良的痕量分析儀器。其原理是利用硼氫化鉀或硼氫化鈉作為還原劑,將樣品溶液中的待分析元素還原為揮發性共價氣態氫化物,然后借助載氣將其導入原子化器進行原子化而形成基態原子。基態原子吸收光源的能量而變成激發態,激發態原子在去活化過程中將吸收的能量以熒光的形式釋放出來,此熒光信號的強弱與樣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成線性關系,因此通過測量熒光強度就可以確定樣品中被測元素的含量。常見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波長范圍為190-1100 nm。
在零點不受光的條件下,用零點調節器將儀器調至零點,觀察3分鐘讀取透射比的變化,即,為零點穩定性。在儀器測量范圍兩端向中間靠10nm處,調節零點后,蓋上樣品室蓋(打開光門),使光電管受光,調節透射比為95%(數顯儀器調至100%)察3分鐘讀取透射比的變化,為光電流穩定性。在零點不受光的條件下,用零點調節器將儀器調至零點,觀察3分鐘讀取透射比的變化,即,為零點穩定性。在儀器測量范圍兩端向中間靠10nm處,調節零點后,蓋上樣品室蓋(打開光門),使光電管受光,調節透射比為95%(數顯儀器調至100%)察3分鐘讀取透射比的變化,為光電流穩定性。在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試過程中可能出現提示能量太低的情況。廣西原子吸收分光分光光度計使用
通過分光光度計可以分析樣品中的化學物質含量。光譜儀分光光度計操作
一些儀器具有多種光源供選擇:紫外光、可見光和甚至紅外光(780nm至3,000nm)。鎢燈和鹵素燈一般只覆蓋可見光部分(大約380nm到800nm)。而氙燈則可以覆蓋紫外光和可見光區域。分光光度計的帶寬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單色儀的狹縫的寬度。可以投射出實驗精確要求的光譜。一種嚴格帶寬使得儀器能對復雜的混合物進行高分辨率的吸光測量。可變的單色儀的狹縫寬度能使一臺分光光度計滿足多種實驗需要。為了測量吸光值,分光光度計制造商通常使用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s,PMTs)和光敏二極管。光譜儀分光光度計操作